【大學科研】中大建新工程學大樓申撥6.5億 港大梁銶琚樓轉型研發中心涉款2億
撰文: 馮琪雅
發布時間: 2024/04/26 21:55
最後更新: 2024/04/27 17:50
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分別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或改建科研大樓。中大擬建1座10層高的全新工程學大樓,以支援多個人工智能(AI)範疇發展,工程估計費用為6.459億元;位於港大本部校園中心地帶的梁銶琚樓,則擬翻新轉型為研發中心,估算費用為2.094億元。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五(5月3日)討論。
教育局今日(26日)呈交立法會文件顯示,擬建的中大科研實驗大樓,將作為新的工程學大樓,位於中央校園內、毗鄰現有何善衡工程學大樓,預計提供約4,650平方米淨作業樓面面積,85%空間用作研究實驗室及實驗室寫作空間,可容納約1,000名師生。
新大樓將支援資訊及通訊科技領域的多個人工智能範疇,以發展電腦視覺、電腦繪圖及虛擬實境,以及智能機械人學等技術。科研設施亦會配合生物醫學工程和納米技術等科技應用,包括進行納米材料評估使用的新表徵技術、製備生化樣本採用的技術,以及進行動物造影和機械人手術所需設施,其中設立納米表徵中心,將配備掃描電子、透射電子和原子力顯微鏡等設備。
港大則擬將1988年落成的梁銶琚樓轉型為研發中心,為其中18個樓層進行空間重組和翻新,涉及地下3層至13樓、16樓和天台上層,完成後提供約10,280平方米淨作業樓面面積。其中約65%空間將用作開放式實驗室、研究設施和附屬空間,可容納至少50組研究人員和研究生、即約1,400人,有助推動協作和跨學科研究。
項目預計可改善研究實驗室空間不足的問題,未來港大各學術領域參與數據驅動和計算機運算科學及技術的專家、人才和學生,亦將以該中心為基地,有利推動多項新興領域協作研究活動,包括人工智能及人機相互作用、自動操作系統,以及地理空間信息及環境可持續發展。
中大及港大均擬於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後展開建造工程,分別預計約3年半及約2年竣工。兩間大學均已進行招標,以期盡早施工,校方將於財委會批准撥款後才批出標書。
此外,兩項工程計劃均對學費沒有影響,有關建議亦不會增加政府的經常財政負擔,工程計劃所涉及的額外經常費用,將由校方負責。文件稱,中大已在與學生會面和參與會議等不同場合上,向師生簡介計劃,引述師生對上述計劃表示支持;港大亦已向經管學院、理學院和工程學院師生簡介,並無收到反對意見。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